时间:2023-04-18 浏览量:
门阀士族为什么在唐宋时期被平民阶层所取代?
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,以东晋时期王、谢两大门阀士族的凋零,来比较中唐后平民阶层的崛起,感慨物是人非。那么,从东汉到初唐,长达近千年的门阀士族制度,为何在唐宋时期会被平民阶层所取代呢?
土地制度的变革
中唐之前,封建王朝长期依赖于土地和人头来收税,这是由我国农耕文明的国情所决定的。在一个疆域辽阔、人口众多、生产力落后的大国里,这样征收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人口和土地的多寡,很容易就能推算出财政收入的总额,不仅能保证政府赋役,还大大降低了征税的成本。
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口的数量激增,而土地的数量是固定的,这就导致了人均土地数量越来越少,再加上门阀士族这些特权阶级的圈地兼并激烈,就让许许多多的农民成为了失了土地的流民,从而政府的税收收入大打折扣,进而导致了均田制度处于崩溃的边缘。
唐德宗年间,朝廷选择抛弃了实行了几百年的“均田制”,取而代之的为切中时弊的两税法。两税法是按照个人财产缴税,分别增加了商业税的征收,其目的是瓦解门阀士族,迫使他们因为利益分化为一个个小家族,不再具备能与国家抗衡的能力,同时也能够让无地无财的农民获得解放,选择入城劳务,促进社会人口流动,所以土地制度的变革,很大程度上瓦解了门阀士族,解放了广大农民阶级。
体制机制的创新
门阀士族发展了近千年,豪强大族对封建统治的威胁也日益显见,并酿成了无数次的社会动荡,尤其发展到了五代十国时期,朝代政权频频更迭,而这背后的破坏者当属握有兵马钱粮的权贵集团,这就迫切的需要中央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,从而压抑住门阀士族的力量。
科举制的应运而生则恰逢其时,科举制最重要的意义倒不在于考试的内容,也不是选拔的人是谁,而是向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公平竞争的渠道,令全社会无论是上下阶级都有同台竞技的机会,最终自然是平民子弟的参与热情最为高涨,最渴望以此来改变出身,渐进式的科考慢慢就演化成为了平民子弟的上升通道,由此打破了千百年来贵族阶级对政治权利的绝对垄断
自隋炀帝肇始,科举制的诞生目的是为了压制关陇集团的一家独大,给皇帝提供更为简单丰富的人才资源,也是因此招致了关陇集团的严重不满,最终隋王朝草草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唐朝统治者也面临着同样的烦恼,到了武后专政时期,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,武后基本上把唐初的士族们全部干掉,并通过科考向庶族打开大门以填补官僚队伍。至宋太祖时期,宋代独创糊名制度,科举制俨然成为了仕子们公平竞争晋升的制度保障,平民阶级成为了官僚队伍的主体。
平民思想的兴起
俗语讲:“仓禀足而知礼仪”,诚然,物质生活满足了,自然就加大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。在唐宋时期,中国接连迎来盛世,物质生活极大丰富,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,为平民主义的思想的兴起打下了基础。
由唐到宋,随着造纸术的成熟,印刷术的应用,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,曾经只有贵族能够读书识字的权利,逐渐推广到了平民之家。平民阶层通过读书参与到科举考试当中,也通过书本开阔了视野,进入到上层社会的平民子弟更是加大了对平民阶层的赞美与讴歌,从而在舆论上产生了巨大的轰动。
平民文学渐渐兴起,并以朴实无华的风格成为社会的主流,一改往日贵族文学的华丽空洞,唐宋两朝的两次古文运动,尤其是宋朝的古文运动,是平民阶级对贵族文学的剧烈冲击,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共鸣,平民思想民众基础广泛,得到了时代的认可。
平民阶级的崛起萌生于中唐,兴盛于宋代,是唐宋大变革时代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,从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各方面来看,社会政治变革的条件日臻成熟,门阀士族注定会被时代所摒弃。
时柱庚寅的女命,庚寅女命特点时柱庚寅的女命李森易...[详细]
注定二婚幸福的生肖女,命好嫁土豪的生肖女注定二婚...[详细]
属龙的哪年结婚好,生肖龙结婚月份其实婚姻是一种缘...[详细]
晚婚反而嫁得好的生肖,正缘的强烈暗示晚婚反而嫁得...[详细]
坤造:癸酉 己未 乙巳 壬午 大运:庚申 辛酉 壬戌 癸...[详细]